新聞中心Info
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硅丙乳液質量分數(shù)與粘度、表面張力的關系及在模擬病害壁畫修復中的應用(四)
> 超低界面張力復配表面活性劑用于渤海X油田水驅后的“挖潛提采”(一)
> 為什么水與油互不相溶?
> 乙醇胺與勝坨油田坨28區(qū)塊原油5類活性組分模擬油的動態(tài)界面張力(二)
> 氣溶膠固定劑PAM-b-PVTES合成路線及GPC、DSC、表面張力等性能測試(一)
> 溫度對甜菜堿短鏈氟碳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鋪展、發(fā)泡性能影響(四)
> 基于界面張力弛豫法探討疏水改性聚合物與石油酸和瀝青質間的相互作用(二)
> 人胰島素的朗繆爾單分子層膜的表面化學和光譜學性質——結果和討論
> SuperG超微量天平工作原理、特點、參數(shù)、操作方法
> 基于涂料樹脂表面張力分析漆膜縮孔產生原因
推薦新聞Info
-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一)
> 電場處理水浮力、及與普通水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定
> 軟物質褶皺形成機制新發(fā)現(xiàn):液體浸潤、表面張力與接觸線釘扎效應
> LB膜技術在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
> LB膜技術在生物基材料改性中的應用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四)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三)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二)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一)
> LB膜技術在生物基材料制備、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研究
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界面性能及復配性能(二)
來源:精細石油化工進展 瀏覽 816 次 發(fā)布時間:2024-10-10
以十六烷基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等為原料,經(jīng)邁克爾加成反應、水解反應及酯交換反應合成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利用紅外光譜對產品進行結構表征。對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大慶采油一廠原油45℃下油水界面張力進行研究,其可使大慶油水界面張力達到超低界面張力(10-3mN/m);在與烷基苯磺酸鹽復配時,當其質量比為4∶1~5∶1時,復配體系能使油水界面張力達10-4mN/m數(shù)量級。
三元復合驅是三次采油中較為成熟的驅油技術,然而采出液處理困難及堿對地層造成損害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工業(yè)化推廣。利用十六烷基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等為原料,合成了新型低界面張力十六胺無堿表面活性劑,不但可充分發(fā)揮聚合物的黏彈性,體系界面張力又可保持在10-3mN/m數(shù)量級。通過紅外光譜分析了合成產物,對產品進行結構表征。對新型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大慶采油一廠原油45℃下油水界面張力進行研究,可使大慶油水界面張力達到超低界面張力(10-3mN/m),研究了合成的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復配體系,產生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其與烷基苯磺酸鹽復配質量比為4∶1~5∶1時,復配體系能使油水界面張力達10-4mN/m數(shù)量級??疾炝他}、堿含量及溫度對復配體系性能的影響。
1試劑及儀器
十六烷基胺、二乙醇胺、甲醇、氫氧化鈉、丙烯酸甲酯,均為分析純。
G511型立式攪拌器;真空泵;電熱恒溫水浴鍋;Perkin-Elmer 1700型FT-IR光譜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KQ-C玻璃儀器氣流烘干器;TX-500型旋滴界面張力儀。
2表面活性劑的合成
2.1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的合成
首先以十六烷基胺為原料,與丙烯酸甲酯發(fā)生邁克爾加成反應。稱取17.20 g十六烷基胺加入蒸餾燒瓶中,加熱至65℃至烷基胺完全液化,再用滴液漏斗緩慢滴入18.07 g丙烯酸甲酯,滴加完畢后恒溫,邁克爾加成反應3.5 h,反應結束后用真空泵抽濾,得到產物3-(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稱取質量,計算收率為85%。
2.2氨解產物的合成
由邁克爾加成產物和二乙醇胺發(fā)生氨解反應。將十六烷基氨基丙酸甲酯與二乙醇胺按質量比1∶1加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入一定量氫氧化鈉作催化劑,將其加熱至90~100℃預反應3 h,采用分液漏斗加球形冷凝管蒸出甲醇,繼續(xù)加熱,抽泵抽濾,得到3-(十六烷基氨基)丙酰二乙醇胺(簡稱DW-3-16),計算收率達95%~98%。
2.3結構表征
利用Perkin-Elmer 1700型FT-IR光譜儀對所合成的目標產物進行紅外光譜分析,譜圖中吸收峰與分子中各基團的振動形式相對應。紅外光譜圖見圖1。
圖1表面活性劑DW-3-16紅外光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