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液態(tài)表面張力儀表面結構、工作原理及技術參數(shù)
> 液體界面的表面張力和界面張力的測量方法
> 不動桿菌菌株XH-2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發(fā)酵條件、性質、成分研究(二)
> St與MMA在無皂乳液聚合過程中的動態(tài)表面張力變化——結果與討論、結論
> 軟物質褶皺形成機制新發(fā)現(xiàn):液體浸潤、表面張力與接觸線釘扎效應
> 咪唑類離子液體對不同煤塵潤濕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下)
> 含氟聚氨酯超疏水涂層表面性能、化學穩(wěn)定性、耐摩擦性能研究——摘要、實驗部分
> 不同稠油下油相中芳烴含量、水相pH值對油-水界面張力變化規(guī)律
> 強紫外線輻射對減縮劑抑制水泥石干縮變形效果研究(二)
> 表面張力儀的三大功能
推薦新聞Info
-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一)
> 電場處理水浮力、及與普通水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定
> 軟物質褶皺形成機制新發(fā)現(xiàn):液體浸潤、表面張力與接觸線釘扎效應
> LB膜技術在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
> LB膜技術在生物基材料改性中的應用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四)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三)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二)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一)
> LB膜技術在生物基材料制備、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研究
表面張力對青瓷制品釉面質量的影響
來源:山東陶瓷 瀏覽 837 次 發(fā)布時間:2024-06-07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瓷器的發(fā)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東漢浙江的越窯青瓷是中國最早發(fā)明的成熟瓷器。所謂“青釉”,顏色并不是純粹的青,古人往往將青、綠、藍三種顏色,一統(tǒng)稱為“青色”,例如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寫:“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
釉熔體的表面張力對釉的外觀質量影響很大。表面張力使得釉熔體表面發(fā)生收縮,下面的新熔體就會浮向表面,利于釉中氣泡上浮排出,但表面張力過大會阻礙氣泡排除和熔體均化,在高溫時對坯的潤濕性不利,容易造成縮釉、滾釉缺陷。表面張力過小容易造成流釉,使釉面小氣泡破裂時形成難以彌補的針孔。當釉的黏度也很小時,情況更嚴重。
下面簡單討論下表面張力對青瓷制品釉面質量的影響。
龍泉青瓷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杯子表面質點不斷移動和擴散,最終達到平衡狀態(tài),使熔體均勻化,釉層表面凹凸不平得以自發(fā)修復,逐漸呈現(xiàn)平整、光滑、發(fā)亮的狀態(tài)。最先圓潤、發(fā)亮的部位是杯子的口沿,這是因為杯子口沿的曲率最大,所受表面張力最大,由表面張力產(chǎn)生的指向熔體內部的附加壓力也最大。
采用氧化氣氛燒成時,釉層表面平整、光滑,氣泡密集、細小、分布均勻、釉呈米黃色、乳濁、見針眼和凹陷,小杯邊沿釉層覆蓋比較單薄。采用還原氣氛燒成時,釉層表面平整、圓潤、光滑,氣泡較密集、較細小、分布均勻、釉呈梅子青色、乳濁,不見針眼和凹陷,小杯邊沿釉層覆蓋比較飽滿。
對比氧化氣氛和還原氣氛燒成結果,其不同之處在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在還原氣氛下的表面張力比在氧化氣氛下大20%左右。氧化氣氛下燒制出現(xiàn)的針孔和凹陷現(xiàn)象,在還原氣氛下燒制,由于表面張力的增大,得以自動補平。對于小杯邊沿氧化氣氛燒制釉層覆蓋較薄,使得氣泡易于排出,氣泡數(shù)量較少,尺寸較大。
還原氣氛燒制釉層覆蓋較為飽滿,氣泡數(shù)量變多,尺寸變小,這是因為氧化氣氛燒制小杯邊沿上釉所受重力大于表面張力,使得釉層變薄,還原氣氛燒制釉層所受到的表面張力變大而所受重力不變,使得小杯邊沿釉層覆蓋相對變厚。
至于燒成制品氣泡的數(shù)量和大小,影響因素涉及胎和釉的組成、胎和釉中氧化鐵的含量、釉的高溫黏度、表面張力、釉的厚度,以及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表面張力只是其中的一項。表面張力能使釉熔體中的大氣泡變得更大更容易排出,而對于小氣泡則變小甚至溶解于釉中而消失。